原标题:兰州高新区创新构建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让“独角兽”变得更多跑得更快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暨2025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大会在广州举行。兰州高新区表现亮眼,共有9家企业登榜,其中6家获评“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3家获评“种子独角兽企业”。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同时荣获“年度创新产品奖”。
这批企业的集中涌现,不仅印证了兰州高新区近年来精心构建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初见成效,更凸显出该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日益强劲的创新活力。
创新沃土:
政策精准滴灌,激活产业基因
深夜十一时,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创新园依然灯火通明。皓天科技的智能化发酵车间内,高级工程师李振宏正紧盯屏幕数据,一批即将发往欧洲的骨化醇原料药处于生产最后阶段;百源基因实验室里,王雪娟博士手执移液枪,精准分装最新批次的幽门螺杆菌耐药基因检测试剂,误差不超过0.1微升;数公里外,中农威特P3实验室中,研究员张敏团队已连续奋战36小时,全力攻克非洲猪瘟亚单位疫苗毒株鉴定的关键技术难题。
“这是皓天科技今年第12个国际订单,明天将发往瑞士诺华。”公司总经理薛吉军手抚即将封箱的样品,语气中充满自豪。兰州高新区紧扣全市科技大会部署,围绕构建“161”科技创新体系和“366”生物医药产业体系,以“政策先行+精准滴灌”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通过提供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优化审评审批流程,高新区构建起“引导—激励—保障”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助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税收优惠极大缓解了新药研发的资金压力,让我们敢于攻克技术难关。”皓天科技董事长薛吉军表示,公司凭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减免的380万元税款全部投入13个原料药项目研发,其中抗过敏药苯磺贝他斯汀等6个品种已获批上市。近年来,兰州高新区持续落实税收优惠,为生物医药企业注入资金“活水”,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助力企业实现质效升级。
平台支撑:
构建全链条生态,集聚创新资源
兰州高新区不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新四军”合作,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体系。
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在微生物综合利用、“人工智能+”示范等领域加快研发合作;兰州大学·西部药谷深度融合高校科研与园区产业资源,聚焦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兰州兽研所P3实验室为支撑的生物医药与疫苗研发中心,开展高致病性病原研究及疫苗产业化攻关……一批高能级平台正持续汇聚创新资源,专业化园区建设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周期孵化链条,兰州高新区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方位支持,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人才引领:
强化引育服务,激活创新引擎
从上海引进至兰州的青年科学家李维博士刚结束在百源基因的分子实验,回到人才公寓后他感慨道:“兰州给了我实现梦想的舞台,高新区提供的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和科研启动资金等全套服务,让我能心无旁骛投身科研。”
兰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高地目标,扎实做好人才“引育服用”文章,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同时,高新区实施“人才+产业”双轮驱动,积极服务人才创新创业。中农威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亚单位疫苗研发”项目、兰州西脉“西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人才实训”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重点人才项目,获扶持资金100万元;国药集团兰州公司人血浆综合利用人才培养项目入选2025年陇原青年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获资金15万元……通过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人才发展体系,兰州高新区正成为西北地区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为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站在新起点,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据介绍,到2027年底,该区力争实现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研发创新药2至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5亿元的重磅品种2至3个,建成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记者 陈梦圆 通讯员 周崎良 赵晓红)